WTO/FTA咨询网

首页>专家观点>殷格非专栏

来源: 类型:

CSR管理原理七:社会责任报告原理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第七个核心要素是改进。

在上一个要素中,企业开展社会责任管理绩效评估,开展内部管理评审过程,通过责任竞争力的不同层面的评估,企业可以发现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如何。

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改进提升阶段,要遵循一个重要原则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原理。同传统的管理一样,传统的财务报告就是对企业股东和投资人的一种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是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更多相关方的一种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跟传统的财务报告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从相联系方面来看,一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企业财务报告都是由企业作为主体发布的;二是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一种扩展和深化。企业财务报告中涉及到非财务的信息越来越多,这些内容大多都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关注的内容,只不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要远远比财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丰富。三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会涉及到企业财务信息相关内容。企业财务报告所遵循的相关原则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时也会同样遵循。

当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跟企业财务报告也是不同的。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的方面1。

一是报告主体内涵不同。虽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传统年度报告的主体都是公司本身,但其体现的公司理念是不一样的。传统年度报告体现的是公司以股东为利益中心而存在。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说明企业理念是在发生变化,也就是企业认为其不仅仅作为经济组织,要履行对股东和投资人的责任,而且企业认为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是同时作为企业公民而存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体现的是企业作为其利益相关方而存在。

二是报告对象不同。虽然年度报告是向社会公开的,但其报告对象是股东和投资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对象是包括股东和投资者在内的各个利益相关方。

三是报告内容不同。传统的报告主要是财务业绩报告,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管理所带来的收入成本和盈利的情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是有关企业经济、社会和环境业绩的综合报告。其经济业绩也远远超过企业的财务业绩内容,而社会和环境业绩则不是财务报告要反映的内容。

四是报告时效不同。传统财务报告主要报告过去一年(一段)时间的财务绩效,对未来的指向性有限,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因其内容更加全面,因而更能帮助相关方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

五是报告过程不同。传统年度报告过程主要以财务人员为主,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涉及更多的公司核心部门,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产供销、研发、企业文化等。

六是报告功能不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传统财务报告具有更多的内外沟通功能。对内,它以更具战略意义的方式将财务、产供销和研发等公司核心职能部门联系起来,建立起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对话机制;对外,能与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联络,是公司与外部沟通的新手段和新内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全面评估企业对大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本所做的贡献,从而可以更加完整地反映组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更有助于管理层提高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评估能力。

七是报告依据不同。传统年度报告依据的是会计有关法规等,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要依据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关规则。

八是报告目不同。传统的财务报告是向股东和投资者报告,是为取得股东和投资者的认可和资金的继续支持。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则是向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方报告,是为取得公司利益相关方的更广泛参与和支持,实现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改进要素,从管理改进本身来讲,这个改进涉及到前面六个要素。

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对上述六个要素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内容(各有所在)、管理目标(各有所求)、管理措施(各有所用)、管理资源(各有所能)、管理运行(各尽其责)、管理成果(各得其所)以及管理改进(各有所进)的综合反映,也还要对下一步的社会责任工作计划进行报告,以指导下一个管理循环。

所以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上来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要回顾分析企业报告期的履责环境,包括面临风险和机遇等,以及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关系处理情况(所谓的各有所在);同时也要回顾分析当初所制定的履责目标情况的实现情况(各有所求);还包括利益相关方资源在各项履责措施落实中的使用情况(各有所用);发动内外相关方促使发挥相关能力来支持和匹配履责措施落实所开展的工作情况(各有所能);各相关方共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参与企业运行的情况(各尽其责);以及用责任竞争力等标准或者原则来衡量在各个层面履责效果和水平的情况(各得其所);用社会责任报告原理来对上述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进一步提出新一轮社会管理周期的目标计划情况(各有所进)。

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来讲,发挥内外相关方的共同参与是决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高低、效果好坏的关键措施。没有内外相关方的充分参与,履责的过程难以得到全面反映,因为相关方是共同的履责参与者和监督者;履责目标难以得到科学评估,因为利益相关方是直接履责受益者;履责效果难以得到最终的衡量,因为利益相关方的满意度是履责效果最重要的指标,在生产 经营中所涉及到的与劳工、健康与安全、环境、社会、人权、社区参与等问题,如果没有利益相关方,履责的未来改进也难以得到有效开展。这样,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也难以进入到良性发展轨道。

因而,跟其它六个要素一样,在改进提升阶段,遵循社会责任报告原理也离不开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有效参与。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综合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报告外,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发布项目报告、区域社会责任报告以及下属分子公司发布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等。根据报告的计量手段来分还可以分为描述性报告、定量内容的报告和货币性的报告2。

在美国,部分企业结合社会责任会计,通过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等来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经济增长与效率、教育、雇佣和培训、人权和社会平等;城市改进与开发、污染防治、资源保护与再生、文化与艺术、自助社会健康计划、开发低成本医疗项目、政府等。

这类报告的编制甚为复杂,但是通过货币化的方式来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将提供一个更为内部相关方感知和外部相关方评价的方式,或许更为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改进。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 年提出的每股社会贡献值的综合性社会责任指标也是一种促进企业履责改进非常有益的探索。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