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FTA咨询网

首页>专家观点>其他专家

来源: 类型:

“一带一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障碍、经验及其创新(下)

文|徐耀强

优化议题: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经验

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是最早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并走出国门的,通过长期的社会责任实践,在国际社会树立了负责任的形象,提升了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中国海外企业有一条尤为重要的经验就是要优化企业社会责任议题设置,注重从利益相关者关注度高、具有国际普遍价值、易为社会公众接受的,诸如生态环保、劳动就业、社区建设、公共服务、抢险救灾等议题入手,全面引入、推进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议题1:生态环保。生态环保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易于接近和交流的议题。事实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许多中国企业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时,首选了生态环保这个议题。例如,由中国交建承建的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就是如此。为避免施工对世界级濒危物种海龟繁殖的影响,项目部专门聘用了一名印度籍环保专家,成立了专业化的环保部门,并设立了30余个监测点。2017年11 月,项目部仿造海龟孵化环境建立了一个非洲小海龟的“中国产房”——“海龟孕育中心”,将施工红线以内及周边较近沙滩的海龟蛋收集到孵化池内统一照看、集中孵化,并另选定当地海将孵化的小海龟在此处统一放生。截至2021年,孕育中心累计收集海龟蛋21,684枚海龟蛋,成功孵化并放生海龟17,087只,孵化率超过 80%,远远高于自然条件下海龟蛋10%~20%的孵化率。海龟保护行动获得了当地社会和国际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议题2:劳工就业。劳工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提高人力资源的运营效率,是实现就业与社会经济良性互动的必然选择。事实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当地民众培训就业,一直是中资企业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的成功议题。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央企业在推动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解决当地公民就业和职业技能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央企业目前海外分支机构38.4万名员工中,85%是本地员工,不少企业员工本地化率超过 90%,中国石油印尼公司、中国移动巴基斯坦公司员工本地化率高达99%。在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还间接带动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当地就业。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企业在与非洲国家合作修建铁路和公路过程中,培训了16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中国交建依托中国高等院校,帮助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的当地员工到中国留学深造,培养了大量高水平专业人才。国家电网辛姆巴科公司直接或间接提供了超过5万个就业机会,2011年荣获了巴基斯坦“总统奖”。

议题3:社区建设。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是世界跨国公司常见的一种做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许多中资企业在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也积极选用了这一议题。例如,三峡集团以EPC模式在秘鲁承建的圣加旺水电站。当地社区基础设施不足、教育水平低,整体发展比较落后,居民生活比较窘迫。为此,项目公司主动为社区提供场地平整、建筑材料支援,还先后为社区新建足球运动场1座、新建幼儿园1座、翻新社区小学1座、新建蓄水池1座,有力地提高了社区的基础设施水平。项目公司还推出了儿童的道路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由项目安全工程师为孩子们讲授安全知识,培训覆盖了社区4所学校的80多名学生,并且每年的圣诞节前夕都会为当地社区孩子们送去圣诞节礼物。针对雨季较长、气温较低、老人们御寒衣物不足的情况,项目公司为老人们送去御寒衣物,每年约200人从中受益。

议题4:公共服务。近年来,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公共卫生安全成为全球治理中重要的领域,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跨国传播及蔓延,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公共服务议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许多中资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企业社会责任上主动选择了这一议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例如,招商局围绕“公共卫生健康”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早在2017年就成为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在亚太地区的第一个非政府战略伙伴。新冠疫情暴发3年来,招商局累计向GAVI捐赠150万美元,并获得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配捐150万美元,支持低收入国家普及基础疫苗免疫接种,并向西非国家安哥拉捐赠了一批太阳能冷链设备,改善该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确保其有足够能力预防及应对下一次公共卫生危机。特别是,从自身布局海外的业务优势出发,主动拓展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参与渠道,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

议题5:灾害救助。地球上的各类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海外灾害救助,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展现了中国担当。例如,当地时间2019年3月14日晚,强热带气旋“伊代”登陆非洲国家莫桑比克,带来了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暴风、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山体滑坡和河水决堤,造成几百人溺亡,近60万人流离失所。应莫桑比克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遣中国救援队赴莫桑比克实施国际救援,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国际救援队运输任务。在从未执飞过该国航线的情况下,南航派出一架波音787-9客机,紧密协调各方,飞越6个国家、总执勤44个小时,顺利将65名中国救援队队员和近20吨搜救、通信、医疗等救援设备、物资运抵莫桑比克,为此次救援任务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媒体以及莫桑比克政府的高度赞誉。

实践创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尽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意识有了显著增强、绩效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从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的视角来看,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管理与履行还存在着同东道国企业利益相关者沟通渠道不畅通、中国企业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和路径不清晰、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与国际不接轨、对中国企业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力度不够、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力度不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企业必须转换思路,采取有效对策措施,努力推动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创新。

一是制定“一带一路”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工作指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加快,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速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出去”开展投资和经营,而“走出去”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复杂的企业行为与社会责任问题。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治理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合规风险时有发生,跨境协同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亟待完善,还不能够完全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和走向国际大市场“深水区”的需求。由此,迫切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认真总结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实践的教训和经验,研究制定“一带一路”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工作指引,用以指导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管理实践。

二是完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制。根据新制度学理论、组织社会学理论,构建政府推动、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机制尤为关键。一要完善政府推动机制。例如,政府应对《公司法》及相关的配套制度进行完善,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纳入其中,同时建立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为辅助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同时,政府应采取措施对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对于严重逃避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严厉惩罚。二要完善企业自律机制。企业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其主动性、积极性是保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为此,企业需要理念先行,积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逐步建立完善与之相匹配的社会责任制度体系以及决策、预警、沟通、推动、评估、披露等机制。三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与引导,而且需要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构建行业、标准、认证、公众、媒介等多元主体社会监督体系,可给企业的商业行为施加压力,促使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三是加强“一带一路”东道国企业利益相关者沟通。中国海外企业在东道国“融进去”和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一是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同,而获得认同的前提是进行有效的社会责任沟通。中国海外企业在社会责任沟通方面,既有不想沟通的问题,也有不会沟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沟通积极性不够、沟通对象过于单一、沟通方式不畅通、沟通效果不理想等情形,使得中国海外企业经常面对来自国际利益相关者的质疑和误解。事实上,加强社会责任沟通有助于识别利益相关者及其诉求、期望,传达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成果,加强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互动与合作,最终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产生影响。为此,中国海外企业要善于运用内外渠道来进行社会责任沟通,其内部渠道主要包含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网站、广告等;外部渠道主要包含政府部门、新闻媒体、评级机构、社交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的沟通。

四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治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起源于西方,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企业社会责任(CSR)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CSR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以及实践的推进,更适应于西方国家企业的发展和需要,但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国际影响的海外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CSR 标准的制定,提高 CSR 话语权和制定标准的自主权,扩大社会责任国际影响力。特别是,要积极参与乃至主导 CSR 国际标准的起草和制定。要全面考虑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处理好 CSR 标准中劳工、人权标准与贸易直接挂钩的问题,减轻CSR 国际标准对海外中国企业的负面影响。

五是讲好“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故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普遍共识的当下,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讲好企业社会责任故事,已经成为企业在全球扩展业务、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一环,也成为助力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形成了一大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企业实践和案例故事。讲好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故事,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企业形象,赢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让中国企业获得发展的良好环境。毫无疑问,讲好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故事,既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到新阶段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略

作者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办公室(党办、董办)副主任(正主任级),兼任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

智能问答